人性
好像是时候讨论讨论人性了。
幸运而不幸的是,我从初中便知道了某些真相。
读史铁生和余华的顺序记不太清了,但是他们对人性的剖析绝对深刻而不自欺欺人。“生命就是欲望。”史铁生这个观点先后出现在了《我与地坛》《务虚笔记》中。神奇的是,它与我的第一篇议论性的文章(读史铁生之前)不谋而合。目的性,利己性是生物的本性。
善良是一笔精明的帐。善意的对待,是为了名声?为了关系?为了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为了得到回报?总有一种自私可以解释善良。就连暗恋这种追求的过程,得不到回报的付出,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
当初意识到一切行为都可以解释成自私时,我是不敢相信的。但是我们作为社会性的动物,我们的感情也自然是为了得到帮助而存在的。
当然,这与美好,温暖,善良,爱意相矛盾。也是幼时的我最纠结的地方。正因为这种审美标准,才让我不断发现自己丑陋。
直到我发现了这个难题的另一种解。
林清玄之所以对我影响极大,是因为他让我意识到,欲望并不一定是坏东西,讨好不一定是丑恶嘴脸,自私并不是什么罪名,善意并不一定带来好结果。很多常识性的词感情色彩太固化,让我们只能认识到非黑即白的世界,而且是一个千篇一律的世界。
既然美与丑是两个相反的解,那我们就把他们融合。欲望带来进步,自私才得以生存。真正需要纠正的是它们的动机,是本心。
蒲公英只有经历过漂浮不定的过程,才能找到自己的立场。人如果不敢承认自私欲望,也只会让立场留在社会的习惯的观念中。
就算用欲望去解释美好,美好也不会被玷污。因为静看日落,想要拥有这段时光的欲望,也是那么美好。
附:大部分我喜欢的作品都是理想化的。里面的角色会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善良,无私地善良。其中,又有一大部分还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主角都需要学会爱自己。
正如四月一日君寻所需要的,成全他人对自己的祝福,亦是一种善良。这份心情,是法伊心结的打开,是咲太抉择时的不甘,是小樱的无敌咒语:一定,一定没问题的!
2019-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