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伯乐到群众基础
呜呼!“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千里马,通常指有巨大潜能却不轻易展现的人才;伯乐,通常指慧眼识英才而且帮助其才能发挥的人。直观上讲,千里马应该具有恃才放旷,骄傲自满的特性,而伯乐应该具有谦逊的品质。究其原因,千里马通常是不屑于向常人展露能力的(具体原因会在稍后一点提到)。而伯乐需要一种谦逊的态度,放低自己的姿态,然后去了解和认识其他人的能力。对于马而言,重要的是能力;对于伯乐而言,重要的是判断力。
下面我们考察一种狭义的千里马与伯乐,将对能力的拥有与判断限制为对思想观念的深刻程度与判断。这样对于千里马和伯乐来说,他们都需要足够深刻的思维和观点。对于伯乐来说,他甚至需要更加深刻的思维,如此方能理解和判断千里马的思想观念。故狭义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显而易见。
能力的高低(或者是思维的深刻与否)与谦逊或自傲两种处世原则形成了四组不同的类型。如上文讨论的直观上的结果,千里马自傲而伯乐谦逊,且二者必然具有能力。但是事实上,我们查看千里马的定义,伯乐在狭义上或许也可以称为千里马。因此千里马并不一定要局限于自傲的能力者,才不外露可以解释为自傲也可以解释为谦虚。当然,这里忽略了能够展示自己才能并获得成功的人,因为他们自己就是自己的伯乐,不会像千里马一样需要伯乐的认同。继续深入,我们发现其实谦逊和自傲在一个个体上并不矛盾,外在谦虚而内心自傲者我们称之为虚伪。
我们暂且放下千里马与伯乐的讨论,来看看群众基础。对于群众基础,在我的理解上,通俗地讲就是人缘,是一种社会关系。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主题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让我回顾一下自己的经历。相信所有人都曾经历过投票选举这种事情,这件事情是直接和群众基础相关的——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自然会得到更多的票数。但是我们会看到,群众基础往往会被其他因素影响而导致其主要影响因素不再是一个人的能力。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以往的选举中是否我们每次都选出了真正的有能力的人而没有被主观情感左右?选举的结果是否每次都是综合素质最强的或者说最适合这个位置或荣誉的人?是否有很多被埋没的人才?以我自己的经验回答,所有的答案都是否定。我以前几乎组织了自己班里的所有选举,大多选举结果也都是我得票更多。且不论我的能力与贡献是否称得上千里马(自认为最高的票数还是受之有愧),我每次都会觉得有人才被埋没,有真正为班级辛辛苦苦付出的人得票极少,也有没有太多付出但成绩优异的人得选。这种群众基础,更多的是被单方面的优秀(比如成绩),阶级性(比如班干部)等诸多因素控制,导致群众基础没有发挥它这种的作用,选举这种众人发声的制度没有达到它真正的目的。选举发挥作用的时候现实中还是会有的,但是前提是一来被选举的人都展现了自己,二来选举人都能认清并评判最合适的人选,这就是一种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呜呼!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更何况这是我们要求所有人都是伯乐。
首先我们谈谈阶级性。还先拿我自身举例,作为班长或书记,从开会、通知到活动、组织,曝光率是极高的,就算和我没有一句交谈的班里的人,也会知道我的存在,就算不知道我的名字,也会有一个职位的标签,颇有种封建制度下以身份辨人的观念复辟的感觉。同时我也可以轻松的和其他人搭上话,身份和标签已经存在就不需要自己开辟人设。综上所述,阶级性确实会影响群众基础。不过我烦透了这种标签,不但限制了人设的自由,还会在每次有所收获时蒙上子虚乌有的罪恶感。同样的,我曾在母亲上班的初中读书,成绩比较靠前,也是在班中当班长,也是得了不少荣誉吧,心理上一样承受着一种子虚乌有的罪恶感,虽然我和我母亲都从不想不光明正大地去争取这种无关紧要的东西,但是一来总会有风言风语,二来母亲的同事总会对我有些特殊照顾,我能做的只有真正的提升自己的实力。这种自己的努力全被归结外界的感觉很不好。于是我开始追求一种去阶级性,我渴望“白手起家”的努力成果。
第二个影响因素是那些不能代表综合能力的因素,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学校选举中的成绩因素。听过不少人抱怨,投票就是投成绩好的,幸好我高中时的领导也认识到了这点并总是一再叮咛能力不等于成绩。这种类似的问题,我把它归结为价值观的问题。不够全面的价值观影响了群众的判断力。近来我研究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发现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形态有某种联系,或者说与理想信念有关。封建社会注重身份背景,以身份辨人;资本主义社会崇尚资本,以资产辨人;学校中以学习为第一要务,以成绩辨人。而鄙认为,这些都是片面的评判标准,理想状态应该以综合能力辨人,亦即伯乐的状态。
理想固然是难以达到的,既然伯乐不常有,何不从千里马入手?
听过很多次,现代的人才要学会推销自己。确实,伯乐不常有,千里马也没有蓄势待发的意义了,与其被埋没,不如成为自己的伯乐。我一向佩服这样的人,也渴望成为这样的人,但是却发现在追寻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推销自己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和每个人搞好关系,可惜人的精力有限,从我个人的性格来说,我更享受交几个推心置腹的好友。三两好友,几盏淡酒,一聊就是一天。这种状态颇有种“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与社会的疏远感。
矛盾就在于此,自我推销可能意味着自我的淡化,遗世独立又意味着脱离社会的疏离感。然后感叹一句:
呜呼!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02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