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iyuan Wang bio photo

Email

Twitter

Github

从免费快递到功利主义


今天本来主要的事情是和朋友打球吃饭的事情,发个简单的生活记录。但是出现了更神奇的事情,略有思考,且听我娓娓道来。

事情倒是不算罕见,我前一阵子纠结着想买套录音设备,一个麦配一个声卡,比较贵,一千多。贵也是主要的纠结原因,穷人真的玩不起高端设备。因为618降价,所以买了。但是后来看了看闲鱼上的二手,感觉更便宜一些,想来自己也不会用太多,终究还是要转卖出去的,所以就退了全新的,买了二手的,零零散散今天才配齐。然后今天那个退了款的货到了,这就很有趣了。在闲鱼上转手卖了就是至少一千,而且和朋友聊了这个事情,好像很常见,而且大部分都会自己匿起来,店家也不会找来。

等价类比一下,这个就好像走在路上捡到了一千块钱,你捡走不会有任何客观上必然的报应或者说影响,你拾金不昧交给警察局或者找到失主也不会得到什么好处。这个事情很复杂,涉及到因果论,功利主义和主客观的问题。

先说因果论,我思来想去能够限制做法的只有因果论了,也就是良心受到谴责。换句话说是个人道德体系的检验,世界观的体现。我们思考一下是什么改变了道德立场。

作为一个收到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的人来说,这个东西是别人的,所以我不能要,我不能欠别人的。但是作为店家,如果说在忙乱中不知道丢了这一千元价值的东西,直到有人送回才知道,然后心安理得的接受这份好意。这两种其实几乎是相同的,都是在意料之外得要了一笔钱,一份利益,除了一点——一个认为这是别人的,一个认为这本就是我的。这很明显是私有制的体现。进一步想,为什么私有制会建立?因为触及他人利益会遭到报复,报应。这种逻辑已经深入骨髓,成为了因果论的基础。有时我们也会想到同理心,也就是换位思考下不希望自己受到某种待遇,进而防止别人受到某种待遇。这种同理心的基础其实也是一种因果论,是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会报应到自己身上,行善会得到善意,行恶会得到恶意,在这个层面上,因果论是一定程度上正确的,社会确实会某种程度上反馈一些东西。

我们再说说主客观。我前面举例了一个捡钱的例子,我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知道失者是谁,一种是不知道失者是谁。有些人会在知道失者是谁的时候奉还,不知道失者是谁的时候收下。这种人是一种另类的因果论者,他们认为知道失者是谁时便伤害了他人的利益,不知道时这便是老天赐予的礼物。这是唯心主义的因果论,过分强调了主观世界,因为客观上这两种情况是没有区别的。其实这种分歧是很常见的,偶尔捡到什么东西,有的人真的会在知不知道失主的情况下做出不一样的事。这种人就是在电车问题中选择不拉下扳手的人,是功利主义的对立面。

最后说说和功利主义的联系。功利主义主张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就可以得到社会利益最大化。很明显匿而不还的人就有这种功利主义倾向。如果我们对功利主义的价值观进行合理的修正,令它带上主观色彩和相对性。那么问题就复杂起来了。很可能我转卖会对社会有更大利益:比如买了我的东西的人急需低价的这一套东西,比如这件商品或这个厂家本来就有对人民的剥削……可以看到这种功利主义下是否返还变得模糊,道德界限也变得模糊了。所以无论哪种功利主义都是不可取的。

罢了,我又当了一回空间长文怪。我已经联系商家退回去了。只是我原以为会得到商家的感谢(且不论是否返还,我因为他们的失误忙活着收快递寄快递了啊),结果店家理所当然地把地址给了我。不过该退还是退,至少我能向自己证明我还不是个社畜,还残存着理想主义。想来忙活这些事,得到这么多启示,也是值了。

20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