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喜欢辩论了
其实准确的说,我所不喜欢的是辩论赛这种辩论形式。对于辩论赛,我的经历其实是很肤浅的。只不过是两次班里的辩论,一次作为团委成员在在评委席统计得分。但是从参加到组织,对于辩论赛的形式大致了解了一些。
对于辩论赛,我在高中时给出过两个字的定义——抬杠。或者说是如何优雅地抬杠。
从我的第一次较为正式的辩论说起,辩题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第一次的辩论并不正式,我们反方甚至没有准备材料,带着一些草稿就上了场。当时似乎正好学到政治的哲学部分,准备过程中我就发现,辩题完全可以辩证看待。我发现辩论题目一定是双方都有道理,我永远不能站在否定对方的角度上说服对方。于是我辩论中所持的立场一直是辩题中的二者究竟谁是决定作用,谁是反作用。在此后看到辩论赛后,我也都会下意识地去用这种角度思考。
但是我渐渐发现了一个bug,辩论赛不可以选择自己的立场。这就表明,如果决定关系是客观真理的存在,那么有一方是必然输的,这显然不是一种比赛;然而如果决定关系并不是客观真理,那么这既违背了我的哲学直觉(对于相对主义的不认可),也会导致辩论的过程毫无意义。也就是说,辩论赛本身就很荒谬。当然有着另外一种解释,辩论赛追求的是一种逻辑,一种技巧。如果是这样,我觉得还不如我自己拿辩题来思考一番,自己和自己正反方博弈归结为自己的观点和体系里。因为我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判断标准,除非有人有极其高级的思想给我醍醐灌顶,否则还是自我博弈进步更快一些。
在第二场辩论中,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因为班内的辩论并不严谨,所以胜负是靠其余的同学投票。我发现更多的人在乎的是一种气势。无论我所说的是否被反驳,无论我前面的话是否已经驳倒了对方,大众总是会觉得,不断发起进攻的语速极快的一方是胜利的(并不是说专业的评委会这样),甚至你的语速快到别人听不清,都没有关系。这个现象还是蛮有趣的,气势,潮流,大众总是被裹挟着前进。当时甚至还听说,在辩论赛上走投无路时,快语速地说一堆话也是一种辩论技巧来着。
说到底,辩论赛的目的不在于真理,而在于驳倒对方。总结起来还是那两个字——抬杠。
真正的辩论,是和有种相似思维深度的人促膝长谈,谦虚而客观,表达并倾听,往往承认自己的失败才是真理的胜利。
202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