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乱想的短文
这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得知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过分的人,追求着纯粹的美好。可越是如此,越是会被冰冷的现实打得一蹶不振。心里容不下瑕疵,更不必说充满矛盾的人性,理性的认识和感性的向往强烈地冲突着。就像白纸上的黑点一样,这些瑕疵有时会被我放大化,或者有时只能看到瑕疵,我会为种种现象气恼,因为正是它们让现实和我幻想的世界相去甚远。但我似乎选择用逃避和释然去面对它们,选择在洪流中独善其身,只顾吾日三省吾身而两眼不闻窗外事,想要抱着理想溺死在美梦里。正因如此,我也由衷地敬佩那些直面黑暗挺身斗争的人,明知自己的努力无法实现纯粹的理想还是矢志不渝地奋斗着。
说我的态度自私也是对的。我曾因为自私感到深深的自我厌恶,我不得逃脱,我必须接受这种源自本性的特质。说起来,人类的矛盾点很多:明明自私是生存的本能却要摒弃厌恶它,明明弱肉强食是自然法则却要追求公平、怜悯弱者,明明是勤劳的手脑创造出了工具却常常会使人怠惰……似乎我总是再追求着自然的对立面,总有自然之力阻止我们达到理想。
因此很久前我说过,很多词语是不具备感情色彩的,尤其是自私、利益和欲望,因为它们真实地存在于客观世界而不是我们的主观世界。贬义只是我们赋予它们的某种意义。
举一个极端点的例子,如果除去虚荣感,被需要的存在感,未来的所得,甚至种族延续的生存感等等广义上的利益,亲缘关系同样剩不下什么。不考虑感情色彩的话,人和人之间的硬通货就是利益,人自身生存的动力则是自私和欲望。
说一些题外话,曾经似乎读到过这样一句话,说三观正就是不轻易去否定别人的三观。但是这句话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悖论,这句话本身就是在评定三观有对有错,反过来这句话不就错了吗?我始终认为观念来源于经历,所以我绝对有可能去否定自己之前的某种观点,同样的,有些观念相比之下缺乏实践依据,那么它就是不应该被认同的。所以,本篇仅代表某一时间我个人的经验之谈。
古诗里总是拿美人借代理想,如今想来确实蛮相似的。同样属于幻想和对纯粹美好的追求,同样不易或者说不能实现,同样地充满柏拉图式的理想主义色彩。
最后让我们回到开头那句话,这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20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