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途随想
今日吃东西不是很有胃口,总觉得东西没有那么好吃,吃完没有饱腹感。想想食堂,超市,乃至校园里的小饭店都充满了人就觉得吃饭好麻烦,又贵又难吃。
突然有些怀念家乡的饭菜,总有那么几样永远吃不腻,翻看美团里各种外卖和饭店,东西都是花里胡哨的,却丝毫没有胃口,加上那名不副实的价位总让人感觉不值。
看着匆匆忙忙的人群,突然想到那几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活着为了什么,为什么生命有渴望生存的本能?
人最本质的一种满足感就来源于进食。如果吃饭都不香了,未免活的太没意思了。而进食的满足感也并不一定要多么奢侈,那些一顿饭动辄百元的饭菜,我总觉得不如那一锅自己家做的西红柿炒鸡蛋,不如那二三十块可以吃两顿的烧三丝,不如那10块钱一斤的挂面……姜文说,他就不太在乎钱。他觉得钱够用就行,而且自己也不是一个爱花钱的人。
那么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在拼命的赚钱?甚至要废寝忘食地赚?(当然这里的拼命赚钱指的是赚出超出这种简单满足感的东西)
想想房价,想想医疗,想想教育,想想各种各样的泡沫经济。我们排除了柴米油盐外,非花钱不可的地方无非这些。住行,治病等都还是那本源的生存的欲望,如此看来活着并不容易。而教育,或许已经成了让我们赚更多的钱,去活着。去活着,用一种并没有在活着的方式去活着,为了将来有可能可以活。我们废寝忘食赚下的钱送去给了医疗,房地产和下一代的教育。买下房子后更多的时间待在办公室,累坏了身体得到的加班费交了药费。果然,这个世界上很多追求都存在着悖论性。所以我们真的在进步吗?我们的工作与所得真的比过去,甚至原始时期更有效吗?所谓的进步,或许只有剩余价值的剥削者才能体会到吧?
既然在功利上看我们并没有正确地做事情,那我们跳出这种功利的,工具理性的思想,去看看人们所得的快乐。当今的时代是娱乐的时代,可是人们真的比过去更加快乐?我们努力工作,是否为的是在娱乐中浸泡的快乐?比如赚钱给游戏充钱,比如为了更好的体验买高级的设备。这未免又是一种追求中的悖论性。同时,就好像我买一款降噪耳机,只是为了逃避现代的嘈杂,我们现今的娱乐真的好于过去吗?我们拥有了更好的设备,但是从结果看,快乐真的更多吗?
艺术就是娱乐的一部分,它集中体现了人的特性——主观能动的想象力。而现今的艺术是否有所进步?无论是小说,电影,曲艺,音乐还是美术,我承认幸存者偏差,但是不得不说,很多东西就像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奈利的小提琴一样,莫名其妙地怎么都不如从前了(尽管会有,但是总觉得越来越少,越来越肤浅了)。那么究竟是我们害了艺术,还是这种艺术害了我们呢?
我们所追求的事物往往具有某种悖论性,经常越追求越倒退。一些欧洲古典哲学认为自由来源于自律,当物质世界无法限制人类的发展时,人类会自己限制自己的发展。或许我们最应该限制的是自己的欲望,那是一种发自本心的自律,不像是为了减肥而节制进食的欲望,而是满足感越来越容易获得的心理状态。就像姜文的态度,也是林清玄所谓的清欢,是一种知足常乐,是一种微小的但确实存在的幸福。这需要我们对身边事物足够敏锐的洞察力,也就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