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意识形态批判
刚刚看到一段意识形态批判。
当今时代很多人对热点事件的关注是一种自恋式的消费。对热点事件抱有情绪化反应,不去分析背后的成因,矛盾,更不会涉及该热点对自己行为的引导。不去思考是否应该发声,怎么发声,发声后会有什么改变,这样的话目的性就是情绪化的,而且这种情绪化有时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幻想,有一些情况是热点事件并不会涉及自己的切身利益,抱有所谓的“共情”态度去试图替别人发声,这种共情没有经过调查和实践,是不能正确解决矛盾的,这就是所谓“白左”的错误。(声明,我支持合理的事情大胆发声)
评论里有人总结的很对,“忽喜忽悲,忽左忽右”。这种满足自恋心理,寻求认同感,实现道德优越感的思考,实质上是一种精致利己的思考。是小资产阶级对自我批判的缺失。不在思考前进行自我批判,不去可以避免自恋心理,就很难脱离小资产阶级的阶级属性。
曾经不少人说我适合从政,而我不喜欢也不希望从政。这其实就是一种逃避。产生了一些社会思考,做出了一些分析,希望社会变好,但是桎梏于精致利己的思考,逃避从政所需要克服的困难,不想付诸实践,所以也就逃避掉了最有可能体现那些思考有价值的途径。所以说到底我自己也没有逃脱这种自恋性,所以我也在尽可能避免落入情绪化的争论和反应中。这样看,反过来说我也不适合从政,因为思考源于自恋性而非实践,自恋即自以为是,也恰恰是当今最大的问题之一。
既然如此,那就好好干好手里的事情吧,少想些有的没的,想后不去改变还不如不去想。
202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