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3
当纯粹的灵魂变得越来越稀有,追求另一个纯粹的灵魂就会可能输得倾家荡产。谁也不想要那交易下的爱情错觉,但是一腔赤诚在这个时代大概率会输得很惨。
日本泡沫破裂后的不婚不育浪潮。日本男性看到各种新闻,妻子挥霍无度导致破产,有些妻子甚至不承认错误只会指责男性应该去赚更多钱时,一种群体性的恐婚便到来了。商品化自己的性别价值是一种毒品,导向的结果就是日本那种风俗场所遍地的状况。一开始或许是又物化自己,又高傲地立牌坊,但是在社会的运作下,这种对自己的物化总会导向堕落。正如波伏娃那句话,性别最大的不平等在于,女性总是被鼓励堕落。艰苦奋斗更多的出现在男性身上,作为付出的一方,一旦停止付出,自己的生活会上升一个等级。而作为被供养的一方,则,供养停止人生就烂掉了。
从生产角度说,这个社会很难讲女权。如果男性依旧在生产中占据主要地位,那么这种供养关系将一直存在。就像绅士文化天然带有对女性的蔑视一样,供养关系里被供养者地位才更低下。
由于社会价值导向如此,女性对物质的追求大于对精神和幸福感的追求时,这种价值观会通过恋爱关系传递给男性,而男性的物质追求并不依赖恋爱关系,这就导致不婚不育浪潮里,男性并不太会后悔。简单说当一个自私物质的女性在感情里伤害了一个真心付出的男性后,男性开始只把物质满足自己。成为社会现象后,女性在生产中的劣势将会暴露,生产资料占有者的暴政便开始了。
追求自私自我自由的生活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并没错,但是如果通过索取和依赖来满足这种生活,那便是亲手与恶魔签订契约。
基于这个观点,国内未来的走向大体如此。不婚不育的浪潮已经初见成效,民政局和出生率展示了这一点。发达国家生育率低并不全是没钱导致的,其背后的价值导向一直影响深远。当结婚代价巨大风险巨大时,当自我的生活方式导致性别矛盾激化时,当付出变得稀有而廉价时,单靠着发钱缓解矛盾怕是已经为时已晚。
202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