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iyuan Wang bio photo

Email

Twitter

Github

厌女厌男


厌女厌男其实是讨厌某种符号化的特质,把特质和刻板印象挂钩,把群体和具体的人挂钩,就形成了厌女厌男。

群体的有某种趋势的特征,并不是来自于群体属性。在这个问题上,老保是本质主义,认为种族性别基因这种天生的东西导致了某种特质,激进派则认为这种特质来着社会影响。本质论是无法进步的。因此我们假定群体的趋势来自社会塑造,男性在“男子汉”规训下被要求如何如何,女性在“三从四德”规训下被要求如何如何。

厌男的一个核心特质就是自以为是好为人师,之类的。厌女的一个核心特征则有着双标,恶人先告状和不稳定的情绪等等。这些刻板印象,或者说正在呈现的统计学趋势,完全可以解释为社会给予了某个群体某个位置。男性被教导着要成为强者,征服者,上位者,强迫症。上位者需要绅士风度(因为我强你弱所以我要让着你),需要为女性提供物质(原始的分工演化而来,而社会属性导致这种提供物质的交换变成了买卖),需要在争辩,否定他人中彰显自己的地位。女性被教导成为顺从者,弱者,癔症。追星和买谷在女性中市场更大是因为女性被规训成这种寻找崇拜者的位置。男性再怎么喜欢女明星也时刻具有猎人属性,那不是对于一个强者的喜欢。

女性的艾慕方式是崇拜式的,一种心甘情愿奉献自身进行崇拜的爱。而在市场交易的环境下,这种爱就变成了金钱,我给爱豆花了多少钱就是多爱多崇拜他。男性的艾慕方式是狩猎,在市场交易下就变成了一种纯粹等价交换的交易。我给你什么你也要给我什么。看起来当女性和男性互相艾慕时,这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坏就坏在这里。男性花钱会破坏他在女性那里崇高的形象,女性的艾慕形势要求双方是不平等的。因此你会发现,渣男黄毛具备何种性吸引力。慕强,是社会给予女性最根本的特质。这个强并不一定是客观实力,而是一种感觉。

长期以来,男女的交易关系里男性是买方女性是卖方,封建阶级壁垒太高,买方主力三妻四妾,供过于求。现阶段有钱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加之爱情观打破了阶级壁垒,男性的需求被挑逗起来,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作为被欲望对象的女性迎来了卖方市场。卖方市场会出现的状况:提价,以次充好,欺诈等等一应俱全。对女性这并不是一个好事情,当一个东西变贵变次还买不到时,需求会萎靡。日本女性的经历就在二十多年前。

归根结底,女权真正要做的不是制造魔幻的卖方市场,而是拔出女性在社会中被植入的根本,找爹的潜意识,停止慕强。当然,当女性站在上位者的位置时,她的好为人师和自以为是一样会出现,在老师和老师长辈中我早有领略。

2024-8-23